心灵按钮

首页    经营/管理者必读    心灵按钮

 

依据贺伯特先生的研究,「按钮(Push Buttons)」是我们反应式心灵里印痕产生的刺激,而它会引发分析式心灵中不够理性的行为。例如:有的人很怕蛇,他看到像蛇的东西,就立即会紧张。那么,蛇就是他的按钮。像蛇的东西或话语,都会让他被「按到」。最常见的按钮是贬低(invalidate)。当甲用语言的述说、表情,甚或是态度,向乙表示「他错了」,就是甲在贬低乙的行为。强烈的贬低,如大声地责骂或是打人,是显而易见的。但某些不经意的言语或态度,也会造成贬低的效果。例如:

「这事不是蛮简单的吗?你还搞不清楚?」→这是指明对方「笨」。

「人人都知道呀?」→就只有对方不知道,这也是笨的指控了。

「我早就说过许多遍了…」→指责对方记性不佳?理解能力太差?

「我真搞不懂,你怎么会这样想?」这些话都在指出对方很笨,都是一种贬低。特别是我们在做评估(evaluate)时,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贬低对方的效果。而心智状况愈差的人,就愈会认为别人的话语或行为在贬低他。在此要说明几个在企业行为中常见而要设法处理的按钮,它对企业的管理有极大的影响,也是高管们在提升心智能力上要特别重视的挑战。

第一个要说的按钮还是「贬低」,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按钮就是它了,但当事人往往自己毫无觉察。一位高管若常对自己的部属说「烦死了」,你猜部属会怎么想?有何感受?他们的情绪等级一定在持续地被压抑。为什么?这位高管不正在表示就是被这些部属给「害」的烦死了吗?也许他言者无心,或单纯地只是想表示自己的工作太多、太累了。然而,一再强调自己忙死了、烦死了,不正同时也在贬低部属,指出他们的无能吗?

控制

贺伯特先生指出:控制包括「愿意控制(willing to control)」及「愿意被控制(willing to be controlled) 」两个意愿 。另一个说法是「在努力控制之余,也接受不可控制的部分,即心甘情愿地接受被控制的结果」。依据贺伯特先生的研究,控制有如一个铜板(coin)的两面:控制与被控制。而且,控制没有什么对象的问题(谁控制了谁),它只有好坏的考虑,即控制的好或不好。

这里面涉及到两个「意愿」的问题:「愿意去控制 (willing to control)」以及「愿意被控制 (willing to be controlled)」。我们许多人都被教育成「若未事先经过我充份的同意,即要求我做动作,我会感到不悦」;而这种态度也被普遍地接受是合理的态度。然而,有许多时候,特别是环境中发生重大变动的时刻,这种态度可能就是错误的、有极大局限性,甚至于是致命的了。发生地震时,还需要等你同意,你才会采取逃难的行动吗?公司经营的结果,会给经营者「指令」,他非听不可,不同意即是找死!又如,产业环境变了,经营者能够拒绝接受吗?那些以前做照相机底片的,或帮人冲洗底片的,当时要如何努力去控制行业整个消失的变化?

控制的狭隘观念是非常普遍的,即常会有「谁在控制谁」的想法,这也是管理学中一再讨论的「单边控制(unilateral control)」的缺失,是个到处作祟而负面影响我们行为的关键要素。夫妻关系中,谁控制了谁?产销协调中,又是谁控制了谁?只要心里有了这样的想法(疑问),夫妻关系或是产销协调就都好不到哪里去了。如果先生愿意控制太太,而「同时」又很愿意被太太所控制,则他就能够好好地控制好他太太了。上述两个愿意,缺一不可!企业内部职能间的协作关系也是同样的、很微妙的!

传统管理教育中一再强调了控制的职能与重要性,但极少谈到「不可控」 的部分,因而是不完整的、偏颇的。高管的能力中,一定要有「良好的控制心态」这一项,因而愿意接受同伴们的作为结果,愿意受到某些环境的突发影响而不会降低情绪度,才能更好地控制整个情势(混局)。另外,对不可控的部分不要使力,否则会降低整个控制的效果。例如:推秋千,用力把它推出去后,就不要再使力了,否则纯粹是做虚功。这似乎是句废话,但产业变动时,有许多主管拼命想留住原先的架构与作法,不正是在做虚功吗?

大家若回忆一下《创新两难》的理论,就会豁然开朗。地震来了,要把房子震倒了,你要努力去救房子吗?愈努力,就愈糟糕!我自己的经验与观察是:企业中愈是强势的主管,就愈无法接受“被控制”的要求!对高管我想强调的是:总有些人事物是我们无法控制的,自己想要控制局面是好事,但对真控制不了的部分也要学会放手,接受被控制的结果。这样,你的控制总能力反而会加强!有点怪吧?多想想,你就会明白控制的微妙了。

责任

责任是个超级大的按钮!企业活动中,你一提到这责任二字,就会看到许多人在心神摇晃了!谁该负责?几乎九成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只应该(也只能够)负起局部的责任,而每当事情不顺利时,就会产生下列三种情绪中的一项或多项。

  1. 责怪(别人),blame,因为别人没做好才害得自己也失控了;如生产单位责怪营业单位的订单不稳定,或营业单位责怪研发单位的进度又落后…等。
  2. 自责,shame,即责怪自己没有把事做好。
  3. 遗憾,regret,对环境或情势的不利发展在心里感到遗憾。如对产业的意外发展、选举的结果不如预期、地震或水灾…等。

管理学的大师之一,寇夫曼教授在他的《清醒的企业》中也把「负起没有条件的责任(unconditional responsibility)」当成是经理人第一项重要的修练功课。企业中愿意扛起完全责任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。高管对于自己工作的企业,自然负有相当高的责任,这是容易理解的。若你认为不该负责,就让退出这个企业。若是别人逼你参加的,那就是你不对了,你放弃了你的选择权力。我们该不该为队友负起责任呢?想想球赛的状况,如羽毛球的双打,或是篮球比赛,立即就知道答案了:队友的表现,也是我们要共同承担的,不论输或赢。这个道理也较容易被理解。

然而,平时在企业的活动里,愿意「积极为队友负起责任」的人却不多见。有的人说「共担责任是有道理的,但先要讲清楚责任的归属;总不能说我没有做错还要负主要责任吧?」。这就是要论个是非曲直的态度了!我们是该负起「完全责任」的,这只有等高管们渐渐提升了自己的心智层次,才能渐渐真的理解。

最后,我换个角度来谈责任这个按钮:责任,愈背愈轻,愈抛愈重!寇夫曼教授在他的《清醒的企业》中描述了两位不同态度的销售部经理。其中一位承担了无条件的责任,他向客户表示,他的工厂把货发错了地址,是他要负责的,故与客户的采购经理紧急协商,急调部分货品支援客户的生产,并对客户的脱产做出赔偿的措施。另一位销售部经理则向客户采购经理表示他并没有错,是工厂找的发货公司把地址搞错了。要怪就要怪货运公司或是工厂里的承办人,不应怪他销售部。

结果呢?前者不但取得了客户的谅解,业务愈做愈大。后者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没有犯错,但却失掉了客户的信任,业务也愈来愈少。做为父母、主管、家人、朋友…任何一个角色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责任在里面,我们愈能承担责任,它就愈来愈小、愈轻,你就会愈来愈愉快。

帮助

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,都有帮助人的意愿。帮助,也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行为。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,因为助人会提升自己的情绪度。然而,我由贺伯特先生的研究中学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:要避免失败的帮助(failed help)。想要帮助,也去做了,但最终失败了,那个反击力量是很强大的,会严重的伤害自己!你想对亲人或是好朋友提供帮助,结果他们还是没有做好、其或拒绝了你的帮助,是否会让你感到特别难受?这比帮助一位陌生人而失败了要难受多了!有些朋友要你帮他,你也做了,但一而再、再而三地,他不断要求你帮他,但他就是做不好,你还停不了(不能拒绝再帮他),是不是太伤了?亲人行为有偏差,你想帮他改正,他就是不干,你也会感到很伤?愈是熟人,失败的帮助的伤害力量也就愈强大,所以更要小心防止。

怎么做呢?停止帮助吧。如果你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,故帮助失败了也无所谓,那就是你更高明了,不再会因而受伤了。我佩服你!有的人你对他好,帮他、助他,持续很长一段时间,他自己没振作起来,反而责怪你的不是!这种人不少见呀。他怎能如此忘恩负义呢?因为你拿掉了他的自决力。这道理看来有点残忍,但却是真的!有人向我表示,道理他都懂,但就是无法拒绝再提供帮助,一再失败而一再痛苦。问我该怎么办?怎么办?不办!没法办。继续痛苦呗。

提醒:我不是在强调不要帮助人哟!这是个值得鼓励及赞美的高贵行为。只是,要小心它的负作用而已。

拥有

拥有是个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的大按钮!贺伯特先生对拥有下的定义是「触及(reach、touch)」,也是初学者较难理解的。我来帮忙说一下我的心得。首先我们要了解贺伯特先生说的「拥有,不是占有」的原理。例如,人人都 想要有足够的知识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心情。你能「占有」知识与关系吗?如何才能有好的知识?去接触这些知识,渐渐地才能了解而拥有它。如何才能有好的人际关系?多接触、多沟通、多了解,才能拥有。拥有是 reach,touch,而非占有 (possess)。触及与接触,就是沟通。

记得2008 年我第一次做客观性听析时,听析员要我去摸墙壁、摸小草、摸树干…起初我充满了疑惑与不解,摸这些东西干什么?我什至因生气而想打听析员,可惜她是女的。数小时后,这些简单到近乎白痴的动作,却让我眼前的世界突然放亮了,视力大好。我也真的第一次体会到,以前我对四周的环境实际上是「视而不见」呀!多少年来,我又何曾真的仔仔细细地看过周围的花草、房子、猫狗、人群?我哪曾仔细品味过街道旁的路灯在散发着什么样的讯息?万物都可沟通,不再是诗人的梦呓,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感受!

2020年3月7日 08:57
浏览量:0